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首现变异病毒感染病例,无需恐慌但也别轻视 | 新京报快评

罗志华 新京报评论 2021-01-21


重视但不恐慌的心态,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是最好的社会疫苗。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罗志华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对英国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基因测序监测中,发现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为B.1.1.7亚型,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相似。1月1日,张文宏发文称,“这个病例的症状非常轻微,目前已经核酸转阴,离开隔离病房了。”

 

据报道,该病例是一名23岁的女学生,近期从英国乘飞机返回上海,2020年12月14日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当晚被转移到医院隔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月12日,即她飞回中国的前两天,新冠检测结果呈阴性。报道称,她回忆自己在公园里跑步时没有戴口罩、等待登机时曾摘下口罩吃饭喝水,这些都可能导致自己被感染。

 

假如没有与“变异病毒”沾边,这就是一起平常的国外输入轻症病例。一起轻症病例受如此关注,也反衬出,国内对于变异病毒具有相当程度的警觉性。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国外所报道的变异病毒将使传播力提升70%是否属实等疑问都难免萦绕心头。这说明,常态化防疫需将变异病毒纳入视野,学会与变异病毒打交道,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认识到,人类与病毒长期打交道,已认清其许多特性,并已拥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手段。病毒个小、难治、没有特效药、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容易产生变异等,这些特点早就被人类所掌握。

 

为应对病毒的善变性,在研发疫苗时,就会将病毒变异作为一个突出的不确定因素考虑在内。哪些病毒片断容易产生变异,这类研究已颇为充分,甚至可根据大数据来预判其变异方向,进而让疫苗的免疫力覆盖可预见的变异亚型。

 

也就是说,科学界有足够的底气认为当前的疫苗有效,在一定时期内,疫苗不会受到病毒变异影响。至于将来的情况如何,目前也不必多虑,因为从理论上讲,病毒可以多次变异,疫苗也可以不断改进。

 

其次,国家之间的防疫措施不同,防疫的效果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别。病毒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其一是病毒的扩散能力,其二是社会和个人的防疫措施。同一种病毒所导致的疫情,在国内迅速得到了控制,但时到今日,部分国家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疫情形势。

 

这表明,防疫态度是否端正、防疫措施是否科学严密,才是决定疫情走向的最大变量。

 

以此而论,不管变异病毒在国外的传播力如何,但只要国内一如既往地做好防疫工作,变异病毒到了国内,也会得到有力控制。重视但不恐慌的心态,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是最好的社会疫苗。病毒或许善变,但只要防疫保持不变的定力,它就很难钻空子。

 

综合而言,对于变异病毒传到国内,一方面,民众理应保持一颗平常心。要认识到,防控疫情是一个长期过程,将来国内可能还会零星出现变异病毒感染病例,甚至不排除,新冠病毒将产生新的变异,对此国人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淡定而不轻视。在良好的心态和稳健的防控举措面前,病毒再怎么“换马甲”,最多不过增加一些波折而已。从长远而言,在变异病毒的整体防控中,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只要齐心协力,科学应对,人力就一定能战胜病毒。

 

□罗志华(医生)


编辑:马小龙   实习生:祁倩倩   校对:李立军


推荐阅读:

冰雪天法官骑骆驼上门办案,让司法更温情更有温度| 新京报快评

“每个班只准上一次厕所”:奇葩规定违反人性悖逆法律 | 新京报快评

赦免枪杀伊拉克平民的罪犯,特朗普与黑水公司关系有多深 | 京酿馆

饮酒后男生救同伴溺亡,是法定义务还是见义勇为?| 新京报快评

买卖“亲生关系”?司法鉴定公信力岂能用来“变现” |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